近日,“建设魅力品牌北海 携手共向蓝海新未来”红树林湿地司法保护工作研讨会暨红树林湿地保护检察联盟第二次联席会议在广西北海召开,来自广东、海南、福建、广西等四省12市的检察院及相关单位领导、专家学者参会,共同探讨红树林司法保护的创新路径与实践探索。中山市检察院应邀参会,并正式加入红树林湿地保护检察联盟。
▲中山市检察院加入红树林湿地保护检察联盟。
红树林作为海洋与陆地交接区域生态系统的重要部分,为众多生物提供了栖息之所,在防风固沙、净化海水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中山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之一,位于珠江入海口两岸,海域面积159.63km2,海岸线长57km,拥有珠江八大入海口的三个出口,红树林资源较为丰富。根据广东省农业局2022年12月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山现有红树林面积约166公顷,主要分布在东部洪奇沥水道出海口和西部磨刀门水道出海口。
2023年以来,中山市检察机关受理涉红树林公益诉讼线索13条,办理红树林公益诉讼案件3件,发出检察建议2份,相关经验做法被检察日报报道。
一、发挥“府检联动”优势,共绘红树林保护“同心圆”
中山市检察机关与自然资源局、水务局、公安局、海警局等部门不断深化协作配合机制,以刑事检察惩治犯罪督促修复、行政公益诉讼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民事公益诉讼追索生态环境损害费用的方式共同推动红树林保护工作。如在履职中发现,位于我市燕石围沿岸的红树林湿地被餐厅违规占用,生活污水直排至湿地河涌,严重影响湿地生态环境,依法立案调查,督促属地政府拆除8处占用红树林生长空间、影响红树林环境的建筑物,在10个监控点位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并建设污水收集、处理装置,落实红树林保护。同时,撰写案件专题报告,推动地方党委政府开展专门研究,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益心为公志愿者视察红树林保护情况,取得良好的办案效果。
▲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调研现场。
二、利用检察技术手段,跑出公益诉讼调查“加速度”
中山市检察机关高度重视“科技强检”战略,探索“公益+科技”办案模式,创新“无人机航拍+三维建模”技术。在调查中发现,“十四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中珠联围海堤(马角至大涌口水闸段)加固工程存在占用红树林的情况,堤前林地约150亩(其中红树林湿地约85亩)被纳入第2期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方案施工范围,面临被破坏的风险。检察机关利用无人机建模系统与测绘系统,快速完成对现场地理信息的GPS定位及面积测绘,解决了取证难、调查慢的难题。随后,向相关部门和属地政府制发检察建议,督促调整大堤加固方案,在保证工程质量、不大幅增加工程费用的前提下,改变原施工方法,确保堤前红树林原地保护。日前,相关部门已按照新的方案报批施工,85亩珍贵的红树林得到妥善保护。
▲中珠联围现场勘察的无人机航拍图像。
三、完善跨区协调机制,织密红树林保护“保障网”
中山市检察机关坚持系统观念,紧紧围绕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原生态和整体性保护工作,加强区域检察工作协同配合,形成红树林湿地保护强大合力。针对大湾区环珠江口红树林分布情况,第一市区检察院联合横琴合作区检察院等七家基层检察院签署《大湾区环珠江口红树林湿地物种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建立案件协作、信息共享、理论研究、资源共享、联席会议等机制,进一步加强基层检察机关在红树林湿地保护公益诉讼工作的协作配合,携手推进珠江流域水环境治理。
▲联合签订《大湾区环珠江口红树林湿地物种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
此次市检察院加入红树林湿地保护检察联盟,是中山市检察机关跨区域检察协作的又一起点。联合红树林湿地保护联盟各成员单位,通过信息共享、跨区域案件协作、强化交流,促进工作衔接,依法融合履职,共同保护好“海洋绿肺”,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更多的检察智慧和力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