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30日 星期日
|
当前位置:首页 > 基层建设> 第一市区检察院
检察官揭穿“庞氏骗局” 澳门同胞赠锦旗致谢
发布时间:2025-11-11来源:浏览次数:451
分享:

“粤港澳大湾区深度融合,人员往来日益密切,跨区域复杂案件也随之增多,内地检察机关展现的主动作为与司法人文关怀,让我们澳门同胞真切感受到了法治的温度。”近日,两名澳门籍被害人向承办检察官赠送锦旗时说道。


640.jpg


事情还要从中山市第一市区人民检察院办理的一起诈骗案说起,被告人郭某以虚构投资项目为名,诱使三名被害人陆续追加投资数百万元。2025年10月22日,法院一审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郭某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元,责令其退赔各被害人损失。


“稳定收息”的糖衣陷阱


“我们是初中同学,把钱放在他那里收取利息就能获得稳定收入,当时有不少亲戚同学都在他那里‘投资’,前期也确实拿到了回报,没想到这只是诱我逐步坠入深渊的陷阱……”

2015年底,魏某在同学聚会时重逢郭某。2016年初,郭某开始自称从事鞋模生意,以需资金周转为由向魏某借钱,每次借钱后,郭某不仅按时还款,还额外支付利息以示感谢。在这种“有借有还、附赠利息”的模式下,尝到甜头的魏某逐渐放松警惕,甚至还主动借钱给郭某。
2017年初,郭某向魏某透露自己有渠道参与房产投资、过桥赎楼、人民币兑换等项目,每个项目均承诺支付利息并定期返还利润。基于之前“合作”积累的信任,魏某不假思索,就将钱转给了郭某。

2019年,澳门籍被害人林某、禤某认识了郭某妹妹,得知其把钱放在郭某处做楼宇抵押,不用上班就有稳定收入,心动不已,便通过与郭某妹妹签订《借款合约》等方式,由她把钱转给郭某,以赚取利息。
看着投资初期稳定的收益,郭某的“财神爷”形象愈加令人深信不疑。


“庞氏骗局”真相渐显


好景不长,随着被害人投资不断增加,资金雪球越滚越大,郭某承诺的利息也愈发难以兑现。为掩盖资金链断裂的事实,他开始编造更多的谎言,向林某谎称有渠道投资建房,利润丰厚,诱使其追加投资人民币55万元;又以投资开厂为由继续诱骗魏某投钱,并以“钱款进入公账暂无法取出”等借口阻挠魏某收回本金和利息。

郭某这种运作模式实质是“庞氏骗局”,即用新投资款支付旧利息,制造盈利假象。直到2021年,郭某停止付息,陷入“半失联”状态,魏某等人多方联系无果后,才意识到自己受骗,遂向公安机关报案。经查,郭某在与魏某、林某、禤某交往期间,累计骗取人民币近300万元。


破解“零口供”办案困局


2024年6月,公安机关在中山抓获郭某。同年9月,公安机关将该案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期间,郭某始终辩称其行为系民间借贷,不是诈骗。

面对郭某拒不认罪的态度,承办检察官在审查起诉期间围绕“郭某的行为到底是民间借贷还是涉嫌诈骗犯罪?郭某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这些问题“死磕”证据,并对微信聊天记录、银行流水、人员关系网等关键证据进行梳理,列出了详细的补充侦查提纲后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与此同时,承办检察官主动开展自行补充侦查,联系被害人调取书证,询问被害人案件细节,逐步夯实证据链条,破解“零口供”困局。

经审查,郭某在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其以收息为饵,诱骗魏某、林某、禤某等人投资,继而虚构多种投资项目诱使被害人继续追加投资,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

2025年4月,中山一区检以涉嫌诈骗罪对郭某提起公诉。近日,法院采纳检察机关的指控意见和量刑建议,作出上述判决。

检察官提醒:“庞氏骗局”常以“高额回报”“稳赚不赔”为诱饵,用后来者的资金支付前期收益,制造赚钱假象,一旦资金链断裂,投资者将血本无归。

请务必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面对超高回报的投资项目,要保持清醒,核实资质,不轻信、不盲从,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如发现可疑,请立即向公安机关或金融监管部门举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