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30日 星期日
|
当前位置:首页 > 基层建设> 第一市区检察院
公益诉讼推动医美行业规范发展
发布时间:2025-06-12来源:浏览次数:451
分享:

“这家宝藏店铺我常去,手法很好很chill。”“去XX产康店做保养吧,老板我熟得很,‘集美’们闭眼冲。”“现在正在搞活动,做盆腔修复送脸部保养”······近年来,在“颜值经济”“身材经济”热潮下,产后修复、美容保养等医美行业迅速发展,但无证经营、虚假宣传、非法行医等行业乱象也随之而来,让众多爱美人士面临严重医疗卫生风险。

2025年1月,中山市第一市区人民检察院接到“益心为公”志愿者线索:“某镇区个别产后修复中心经营不规范,可能损害公共利益。”中山一区检获悉线索后,迅速开展公益诉讼专项调查,发现部分产后修复行业经营主体存在超范围经营、虚假宣传、使用不合格、三无产品等共性问题。2025年1月、2月,中山一区检先后进行行政公益诉讼立案。


3.jpg

召开磋商会议


为明确监管职责,推动案件办理,2025年2月,中山一区检与相关镇街职能部门召开磋商会议,针对该行业的监管盲区督促其履行监管职责。相关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对“产后修复”相关经营主体开展全面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对超范围经营主体责令整改,对虚假宣传、销售、使用不合格产品等行为予以处罚,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

“医美”本质上是“医”,根据《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经登记机关核准开展医疗美容诊疗项目,不得开展医疗美容服务。

“通过整治,医美行业的设施和经营方面已经较为完善了,但相关从业人员资质是否也存在漏洞呢?”中山一区检通过现场走访、网络投诉线索分析、询问当事人等方式,发现部分经营主体仍有利用产后妈妈对容貌、体态的焦虑,在未取得医疗资质情况下开展激光皮秒、注射、盆腔宫颈治疗等违法医美、诊疗行为。

没有行医许可却敢在美容床上做手术,部分操作者甚至都没有健康证,一旦发生医疗事故,后果不堪设想!为切实保护妇女权益,中山一区检持续跟进监督,相关镇街职能部门建立多措并举、严格监管工作机制,开展美容美发场所非法医疗美容、非法诊疗行为全链条整治工作,及时查处涉“无证行医”、违规使用医学美容器械、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同时针对性制作《生活美容场所不得开展医疗美容服务》宣传动画等,进一步提高消费者、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


4.jpg

对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


下一步,中山一区检将继续立足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与相关行政机关加强联系配合,积极参与医疗美容安全综合治理,依法维护“产后宝妈”等消费者合法权益,以高质效办案促进医疗美容行业规范发展。



相关文章